Rule of thumb:
Tim, pls find time to read Great ideas!
Friday, March 16, 2012
Funny!
11:13 PM
How to be 台灣不同年代的文藝青年...
六O年代:受西方思潮洗禮影響,以白先勇、王文興等同人為主體的「現代文學」,結合理性批判與感性創作,有系統地引輸歐美文藝理論,成為文青啟蒙運動的頭號先鋒。
七O年代:民歌風潮、保釣事件,加上最關鍵的中美斷交,開始出現像李雙澤、林懷民等高度本土自覺的年輕人,牽動了美術、音樂、舞蹈等整體藝術的發展勃興。從文學轉化為視覺,從西方轉化為本土,當時最全方位的文青雜誌非「雄獅」莫數。
八O年代:政府宣佈解嚴、股市突破萬點,一連串的政經狂飆使社會失控,此時一本堅守人文關懷立場,秉持紀實報導路線的雜誌「人間」誕生了,其不但扮演了街運、學運的推手角色,更把攝影這種邊緣藝術,變成文青必修的一門課程。
九O年代:在意識形態鬆綁,審片制度漸寬的變革下,台灣終於拍出了真正的好電影。1989年,侯孝賢憑《悲情城市》獲得「威尼斯金獅獎」,同年,第二代「影響」雜誌創刊,可視為「台灣新電影」的一頁高峰,以此為平台,培養了日後大批優秀國片人才。
兩千年代:經過一連串的跌宕轉折,台灣在兩千年再次來到轉型的十字路口,從資本社會過渡到知識社會、從消費社會演進到風格社會,文青顯學代表「誠品好讀」以及背後的「誠品書店」絕對是非常重要的一大關鍵。
現在:2010年,台灣版的「The Big Issue」出現於捷運街頭上,這是一本鎖定25-35歲讀者,實踐社會公益理念的非典型雜誌,也是少數跨出網路平面,涉足實體社群的刊物,填補了文青刊物停休刊的缺口,高達七萬多人的粉絲,更讓許多商業發行雜誌望其項背。